鸦片战争历史知识点解析
背景分析
1. 背景
(1)国内背景
清朝后期,政治腐败,经济落后,军备废弛,阶级矛盾尖锐,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。
(2)国际背景
19世纪上半期,英国完成工业革命,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,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,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。
鸦片走私与禁烟运动
2.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
(1)鸦片走私
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,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,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:
- 白银外流,影响清政府财政
- 加重百姓负担
- 腐蚀清朝统治机构
- 削弱军队战斗力
(2)林则徐禁烟
1839年6月3日至25日,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。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,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。
战争爆发与经过
3.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
根本原因:打开中国市场,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。
直接原因(导火线):虎门销烟。
起止时间:1840年6月 – 1842年8月。
(4)经过
英军封锁珠江口,北上攻陷定海,直趋天津,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;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,清军进行了一些抵抗,但节节败退。
(5)结果
清政府战败,被迫签订《南京条约》。
(6)中国失败的原因
- 根本原因:清朝封建制度腐朽,清政府腐败无能。
- 客观原因:英国综合国力强大,军事装备先进。
- 主观原因:清政府战和不定,指挥失当,部分将领贪生怕死。
不平等条约签订
4. 《南京条约》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
(1)《南京条约》
- 时间:1842年8月。
- 地位: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。
- 内容:
- 开放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、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
- 割香港岛给英国
- 赔款2100万银元
-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,必须经过双方协议
(2)《虎门条约》
1843年,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,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、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。
(3)中美《望厦条约》和中法《黄埔条约》
1844年签订,美国、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,还扩大了侵略权益。
历史影响
5. 鸦片战争的影响
- 政治:中国的领土主权、关税主权等遭到严重破坏,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
- 经济: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,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。
- 社会矛盾: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,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,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。
- 革命任务: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,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。
- 历史阶段: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。
总结: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,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